查看原文
其他

你的孩子可以成为“猪八戒”

麻酱 正点妈妈 2024-04-11





1



中国家长抱怨和困惑最多的一件事情恐怕就是,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上的都是最好的学校,都能拿到出色的成绩,而大学毕业之后,却只能在一个普普通通公司中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螺丝钉?

 


麻酱在这里可以告诉你答案,你越是不想让孩子成为有些散漫的“八戒”,越是给他们强加限制,越会把孩子培养成为庸庸碌碌的“沙僧”。

 


最近看了两个事件,看完之后心中五味杂陈。

 


第一个事件是,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(PISA2018)测试结果近期公布,中国的学生在全部79个参测国家(地区)中脱颖而出,取得了全部3科项目第一的好成绩。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PISA,它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于2000年发起的大型国际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。它以各国正在学校就读的15岁少年为测试对象,以卷面方式从阅读能力、数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等三个方面进行测试,以了解各国初中学生,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。PISA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、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基础教育第三方评价项目。

 


能在这样的一个项目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,听起来确实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,但是先别高兴的太早,同样是一场面向国际儿童的机器人竞技比赛上,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中国孩子却输给了印度孩子,虽然孩子们一个个都表现的非常自信,而且前期也做足了准备,但是最终成绩却爆了冷,很多比赛项目都被打了0分,无缘奖杯。到了颁奖典礼的时候,几乎成了印度人的盛宴,来来往往的人群,从主持人到工作人员,从裁判到获奖者,都是印度人却少有中国人的身影。

 


从上面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,我们的孩子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,可以在笔试考试中拿出漂亮的成绩,却在比拼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比赛中被人远远的落下,而且在PISA的评测中,中国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指数为-0.19,满意度平均分为6.64分,在参测的79个国家(地区)中分别排第51位和第61位,我们的孩子很少能从学习这件事中获得幸福感。

 


中国的教育,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




2



很多人会将这些问题归咎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机制。确实,应试教育存在诸多问题:

 


1、中国应试教育的功利性



现在的社会,学习是一件具有很强功利性和目的性的事情。这一点,单从很多的备受家长和老师推崇的名言中就可以看出,比如“学而优则仕”,就像是在表达好好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出仕做官,再进一步是为了赚钱,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,读书是上品,以至于所有的事情都要给其让路。社会中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霸就是个明显的例子,家长对于这些孩子的要求是,只要专注读书就好,其他所有事情家长都包办。孩子的天性受到压制,他们只能被迫按照家长和老师规划的路线行走。

 


2、不重视社交能力的培养



很多孩子被要求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孩子们的娱乐活动和社交受到诸多限制,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也通常成为被忽略的对象,有很多家长认为,把孩子送进学校,接下来的一切教育都全权托付给学校,一出现问题就把目光集中在学校,而不会考虑到其自身的问题和家庭教育的缺失。正是因为这些孩子被长期的封闭起来,他们的表达意愿和真实需求等不到满足,久而久之,他们会逐渐丧失表达的勇气和意愿,才会出现患有“社交恐惧症”的孩子越来越多的情况。

 


3、不重视体育教育



中国的学校,往往只重视修一些漂亮的跑道和操场,却不给孩子在跑道和操场上玩耍的机会。随便拿出一张课表,可以很轻松的看出排课量最少的课程就是体育课,而且这些体育课的实际上课率是很低的。因为一直以来的教育,体育都是作为“副课”存在的,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占用体育课补习的现象十分严重后果,有网友调侃说,“看起来高大威猛的体育课老师确是“生病”最多的。”这是笑谈,但也是事实。



而反观国外的学校,在芬兰的课间休息时间,教学楼是要锁门的,学生们必须去外面玩耍,芬兰的学校没有400米的标准跑道,但是学校会设置大量的体育活动,学生们通过这些体育活动都锻炼的非常活泼和健壮。而在国内,活泼这一形容词在孩子身上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少,很多学生小小年纪就颇具“书呆子”气息,课间活动不是继续学习就是趴在课桌上睡觉,走出教室的意愿越来越少。

 


4、不重视沟通



中国家长和孩子之间是缺乏沟通的,尽管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,但仍然仅存在于意识这一阶段。家长很难去付诸实践,因为很多人自己本身就没有与人沟通的习惯,其次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;而站在孩子的角度,很多时候他们是不敢真正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的,因为很有能会引起家长的不满和责怪,很多孩子从幼儿时期开始学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取悦自己的家长,从而避免麻烦,这使得他们在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会下意识的隐瞒和回避,所以,如果双方都不能正确且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意愿,即使沟通也是无意义的。

 


5、不重视培养学习兴趣



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之中,学习和兴趣往往是分开的,而且兴趣永远是放在学习之后的。说起兴趣很多人会很自然的认为是一些比较轻松的活动,几乎没有人会说我的兴趣是学习、是上课。现在的社会中,文化知识教育完全成为孩子的一种任务,对于任务,人们只会在乎完成与否,而不会去在乎喜不喜欢、愿不愿意。虽然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,但是本质上还是带有功利目的的,不否认有的课程是孩子本身真的感兴趣,但是这种情况的比例是非常小的,大多数情况下,这些兴趣班只是按照家长的意愿来要求孩子培养的。

 


6、学习时间太长



PISA评测中还有这样的数据,我国学生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31.8小时/周,按照学习时间长短排序,在参测国家(地区)中排第4位。在我国,学生的学习时间长早就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,虽然早有相关条例规定“学生每日学习时间(包括自习),小学不超过6小时,中学不超过8小时”,然而事实上,现在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长普遍超标,有调查显示,与“95后”相比,“00后”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延长1.4小时,超标比例高出15个百分点,“00后”初中生平均在校时间延长3.3小时,超标比例高出39.6个百分点。不仅在学校中学生们会花费几乎全天的时间去学习,放学之后,还会面对各种补习班的课程。

 


近日发布的《中国儿童发展报告(2019)——儿童校外生活状况》显示,现在的中小学生校外生活做作业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,上学日平均每人校外生活中的一个半小时被各种学校作业、课外班作业、家长布置的作业占据,初中生每天自由玩耍的时间不足20分钟,而周末花费在做作业和补习上的时间更多,而且孩子越长大作业越多。

 


7、内敛型传统教育体系



中国父母和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,都是在潜移默化的教导孩子要听话,要谦虚,要懂得忍让。“枪打出头鸟”,太过张扬是会受到打击的,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追求“稳”。中国人不爱出风头,很多人不喜欢去参加集体活动,只专注于自己圈子的事情。



就像是开头提过的那场机器人竞赛中,印度家长的表现就与中国家长不同,他们愿意把时间放在组织活动,报名当各种活动的评委,参加裁判培训上,这样积极的表现让他们得以在竞赛中有了主动权,尽管这是一场美国的传统比赛,他们也将比赛变成了自己的主场。而中国家长对于这种集体活动基本上是绝缘的,他们忙于工作,忙于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,专注于自家一亩三分地,对于没有立即获得可利用价值的事物,人们是很少主动去关注的。正是因为这样的思考模式,中国家长和孩子的成长空间一点一点被挤压殆尽。

 


从以上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,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都是有家长的影子存在的,虽然学校的教育也很重要,但是论及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,家庭教育永远是重中之重。

 


那么,什么对于中国家长来说才是正确的育儿之道呢?

 



3



麻酱根据自己十年的教育经验,摸索出来一个养育模式,为了方便记忆,我把它叫做“悟空计划”模式,这个模式首先根据“表达”“需求”的高低,把人分为四种类型:

 


1、高表达+高需求 :“创意型”



具备高表达能力,有着高层次需求的人,我把这一类型定义为“创意型”人才,形象一点来说,这一类型的人相当于西游记中“悟空”这一角色,他们具备超高的解决问题能力,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和险境,他们都能创造性的给出解决方案;他们富有反抗精神,叛逆;他们有较高的天分,而且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,不从众,在社会中往往成为各方面的佼佼者,而且不沉湎于物欲,品位高,通常有艺术天赋,能够成为文学家、艺术家,学者,成为一个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精英。

 


2、低表达+高需求 :“领袖型”



我把这一类型定义为“领袖型”的人。相当于取经四人团中的“唐僧”角色。这一类人群同样是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的,不满足于物欲,他们与第一种类型一样,同样有志向,有很高的品味,但是,他们没有表达的天分,表达欲不是那么强烈,创造力没有那么强,他们的特点是意志更为坚定,善于忍耐,唐僧西天取经的目标和信念是最坚定的,所以取经的重任落在他肩头上。而运用到现代社会中,不管是商业领域还是政治领域内,处于领袖位置的人,通常都是有着坚定意志的人,能够坚忍不拔完成目标的人,他们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和品位,他们的眼界通常更加开阔。

 


3、高表达+低需求:“交际型”  



我把这种高表达意愿和低层次需求的人定义为“交际型”。他们很像“八戒”这一角色,八戒的需求往往是低层次的,比如说日常的温饱问题,居住环境是否舒适等等,他们追求安逸,没有很强的进取心,会耍小聪明,喜欢和异性交往,但是他们本质上又不失忠厚善良,非常关键的一点是,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,有着非常强的交际能力,无论是“唐僧”还是“孙悟空”,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去应付,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们本质上的能力不足问题,同样是一个团队里不可或缺的人物,他们擅长说场面话,是社交关系的润滑剂。

 

 

4、低表达+低需求:“平庸型”  



这种低表达欲望和低需求的人,我把他们定义为“平庸型”。“平庸型”对应的角色是“沙僧”,他们吃苦耐劳,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和抱负,很容易获得满足,而且也没有太多表达自己的欲望,表达能力也不够,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处在幕后或者是辅佐地位,他们踏实、沉稳,很少抱怨,对于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,而且轻易不表现自己,做事中规中矩,任劳任怨,芸芸众生中最多的也是这一类人。

 


对待这四种不同类型的孩子,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向:

 


首先是“悟空型”的孩子,绝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培养孩子成为“悟空型”,那么如果孩子天生就属于这种类型,那么作为家长,这时候的教导就应该放在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上。不过还是要注意一点,孙悟空被戴上紧箍咒之后才能成为“斗战圣佛”,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,“悟空”们在随性成长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走偏,而且就他们敢闯敢做的性格而言,相比其他三种类型的孩子,他们闯祸的风险是极高的,所以,想要孩子正向发展,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要以身作则,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,给他们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,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念,这才是“悟空型”孩子成才的关键。

 


接下来是“唐僧型”的孩子,这一带有“领袖气质”的类型相信也是很多家长所喜欢的,虽然这个类型的孩子已经算的上优秀,但是这个类型的孩子有一个问题是,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意愿不像“悟空型”那么突出,所以如果家长想要让孩子在表现力上有所改变,需要做的就是给“唐僧型”的孩子提供一些表达自我的机会,比如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聚会和社交活动,鼓励他们多与人沟通。如果孩子实在是对这些表达上的事情不感冒,家长也不必强求,对待这样的孩子,能够做到满足他们的高层次需求,为他们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打下基础,就已经是很不错了,“唐僧型”的孩子,自有他们与人交往的方法。

 


“八戒型”的孩子恐怕是所有家长都唯恐避之不及的,我认为这是家长存在的一种误区,“八戒”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属性,这种擅长交际的人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会过的很滋润,因为他们大多能屈能伸,和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能搞好关系。而且“八戒型”的孩子往往是最容易向“悟空型”转变的。“八戒型”孩子与“悟空型”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的眼界相对比较窄,在自我价值和精神方面没有太高的追求,所以,对于这一类型的孩子,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提升孩子的眼界,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一个高层次的、有品位的追求目标。同时也需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使得他们在表达方面的优势能够正向发展。

 


最后是“沙僧型”的孩子,对于这个类型的孩子教育的关键,就是要让他们放开手脚。给他们表达自己真实思想的自由,同时增加他们表达的机会,在需求方面,像培养“八戒型”孩子一样,给他们创造足够的物质条件和平台,让他们有时间、有能力将关注点转移到实现自我价值和精神追求上,从而有机会摆脱平庸。

 


我在教学经验中,发现大多数孩子在儿童时代,基本上都是可以划分为这4种类型,而且据我的观察,往往是这几种类型的孩子分布数量差不多,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,第四种类型的孩子会逐渐增多。

 


从PISA的结果中也可以看出,我们国家现如今大多是“沙僧”型的孩子,他们能够埋头苦学,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笔试各门成绩拿第一,可是到了拼创意、拼表达、拼解决问题能力的竞赛上,这些“沙僧型”的孩子往往玩不转了。

 


我不能说“沙僧”类型的人有什么不好,但是问题在于,大多数家长,他们奔着“悟空”、“唐僧”培养孩子,却最终得到了一个“沙僧”型的宝宝。

 


这是为什么呢?

 


家长都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“悟空”,但是谁都不喜欢带一个“悟空”型孩子因为太累了。大家最喜欢的是孩子们,在孩子阶段是“沙僧”,又乖又懂事,长大后嗖一下子就变成“悟空”了,或者至少嗖地一下变成“唐僧”,这怎么可能呢?你努力把孩子向“沙僧”型培养,却以为在培养“悟空”和“唐僧”,结果就是求仁得仁,最终得到了“沙僧”型的平庸子女。

 


问题在哪?问题在任何一个孩子,在成长的过程中,需要满足更高的需求,需要给他更多的表达空间,展现他的表达欲,也就需要父母更多的投入,但是家长们,往往是拼命地降低孩子的需求,压抑孩子的表达,自以为是在培养唐僧,培养悟空,其实就是在培养沙僧。而文章开头所说与中国孩子竞争的印度孩子,他们在印度实际上都属于是高种姓人群,在印度这些高种姓人群的培养方式,是给他们提供一切需要物质基础,让他们有条件、有能力去释放天性,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。

 


孩子是怎么不经意间养歪的?就在你不经意间,降低他的高需求,限制他的表达欲的时候养歪的。

 


毕加索有一句话:“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是艺术家,问题是他们长大后如何还是艺术家。”孩子的教育之路与艺术之路是一样的,所有的孩子都是有天赋的,问题是在他们长大之后是否还能保有这些天赋。然而现实情况是,大多数孩子在被迫成为“沙僧”的路上越走越远。

 


所以,大多数孩子接受的不是教育,而是教育的伤害。只有少数的养育中的“漏网之鱼”才避免成为了“沙僧”,大多数人受了养育的荼毒成了“平庸的大多数”。

 


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成为“猪八戒”的机会,或许少数人反而可以成为“唐僧”,甚至成为“孙悟空”。

 

 


参考资料

新京报,“00后”学习真的太难了



END


关注我们

带你变美变有钱

美麻进化论

 


关注公众号,后台回复“八戒”即可提取全文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